2020年11月15日,在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指导下,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成功举办“平安留学伴你行”云端培训活动。北京邮电大学原校长林金桐教授作为此次活动所邀请的知名专家之一,以《为而不争与垂三不朽》为题,与留学生分享了自己的独特经历。
林金桐:各位留学生和广大的家长,我是林金桐,北京邮电大学的,我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为而不争与垂三不朽》,都是讲讲我自己独特的一些经历,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张片子是讲 “Trinity College Dublin”,大概你们没有人去过,就是都柏林的三一学院。我为什么到那去呢?因为我是欧洲光通信会议的一个国际咨询委员,这个会议在欧洲转圈,先是德国的鲁塞尔多夫,然后是瑞典的哥特堡,再到意大利的罗马,去年是在都柏林。我去了以后有半天的时间等飞机,我就问了都柏林的一位教授,我说请你提个建议吧,明天大半天我上哪去看看,他说三一学院,那里有一个有名的图书馆,还有一本书,叫 ”Book of Kells”。
很惭愧,我都没听说过 “Book of Kells”,凯尔斯书。我回到旅馆赶紧百度,“恶补”这个知识吧。原来凯尔斯书是一本手工抄写的圣经,代表着中世纪爱尔兰的最高的艺术水平,我第二天我就到了那儿了。
到了那以后,下雨,我就躲到一个屋子里去了,这屋子正好是物理系的图书馆。我抬头一看,一张照片在上头,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这个物理系得过诺贝尔奖,我顿时就对欧洲的高等教育肃然起敬。
我看完了这个凯尔斯书,这样一个展览以后,楼上就是图书馆,它叫“Long Room”,世界有名的图书馆,我曾经看过一个微信,说它在100个世界最有名的图书馆里头,排名第二。看看照片里两边的藏书,还有两边的石膏塑像!
很惭愧,我左边这么多塑像我就认识两个,一个是牛顿,一个是莎士比亚。右边这么多塑像我认出了两个,一个是苏格拉底,一个是柏拉图。还有一些塑像我不认识人,但是看了名字以后知道这些人。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也称作古希腊的三贤。特别是柏拉图,他是第一个高等学府的建设者,在公元前的387年,在雅典城外叫Akademy这样一个小镇上他办了这样一个学府。现在Akademy,大家都知道,就变成了英文里头的一个词汇,“学术”。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就是中国科学院的英文翻译。我今天要讲的还不是讲他们的故事,我是要讲柏拉图说过一句话,我要从这里开始跟你们聊聊。
柏拉图说“人,是寻求意义的动物”。那么我就想,我们中国文化对这个人生的意义寻求到底是什么呢?我把它归纳成8个字,前四个字叫做“为而不争”,这是《道德经》上的一句话,后四个字我把它叫做“垂三不朽”,这是我在汉代碑林里边,徐州的一个碑林石刻里头拍的这张照片。
那么关于这个“利而不害-为而不争”,这个名词的来源,是《道德经》。我给你们讲个故事,我有了新房子以后,有一个朋友过来,说林校长你是不是房间里来点字画?我说房间很小很矮,装上画不好看。他说,写字的人,都76岁了,一些大干部都向他求字呢。我说是吗,你能跟他要来?后来他告诉我,周彤彰先生真的愿意给你写字,写什么?问你。我想也不想,就在电话里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后来他就把这个字裱好了,弄上镜框,当成礼物送给我,我就很珍惜的把它挂在自己的起居室里边了。
有一次我在一个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的校园里看见,哇,这个字好看,再一看这是周彤彰先生写的,“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所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艰苦攀登的结果”。这个字,巨大的花岗岩上刻着,这个时候才知道周彤彰先生真的是大书法家,他前几年过世了,我收藏了他的这样一幅篆字,那真是很荣幸。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为什么我印象那么深?因为我在英国留学的时候,在我学校的旁边,靠近“China Town”有一个中文的图书馆,我在那里看了不少的书,在那里重读了一遍中英对照的《道德经》,最后一句话,九九八十一章的最后一句就是“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我还记得我在竞选全英学联主席的时候有人就问我,你当主席,你准备怎么做?我就讲了这一句,我说天之道利而不害,我们就做有利于中国的事,有利于中英友谊的事,有利于留学生的事,不做任何有害这三方面的事,然后我也不是要跟谁争什么东西,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这是《道德经》里的,如果说他争什么的话,无非就是争个功名利禄,“为”,什么意思?有所作为。那么我们要做个人,就是不要为功名利禄所束缚,就像哲学里讲的,要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我举三个例子,为而不争的三个例子,我印象很深的在我脑海里边抹不掉的。
第一个是我的朋友高锟先生,搞光通信的,光纤之父,他的自传叫做《潮平岸阔》,相当平静地介绍了他的一生,把自己描述成平平常常的人,但是他实际上是一个很伟大的人,他的奖状、他的荣誉,一个PPT,写不下。当然最后一项是他最高的荣誉,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这样一个人,是那么的谦虚,待人那么的平和。我们北邮早就请他当了名誉教授,40周年校庆请他来,50周年校庆请他来,然后2008年的国际学院第一届毕业生毕业典礼又请他来,他都二话不说就飞过来了,自己出飞机票就过来了。他的最大的功勋就是这张照片里边,和一个外国人,叫George Hockham,他们两个人当年1966年写了一篇文章,指出,制造光纤如果材料很纯净的话,它的衰减是可以达到20dB每公里的,因此是可以做光纤通信的。就是因为这么一篇文章,在四年以后,美国就造出了这个光纤,20dB每公里,他们的科学预言就变成了真实。
当然现在的光纤衰减要比这个还要小得,只有0.02个dB每公里。他们文章是1966年,到了1976年,美国的光通信的系统就正式开通了,人们打电话就用光了。人们从此称高锟为“光纤之父”,给他很多很多的荣誉。2008年的时候,我们请他来,是因为我们有跟Queen Mary College,伦敦大学,有一个合作项目叫国际学院,英国校长说,第一届毕业典礼,请问您有什么想法,我说,咱们请George Hockham和Charles K Kao,就是高锟,请他们来,他们是发明光纤的中国和英国的这种合作的典范,我们今天是新的合作,是教育的合作。请他们两个来,给学生作个报告,给学生做个样板,表示中英的合作连绵不断。他们就过来了,留下这张照片。
很可惜啊,光纤之父呢,2018年的时候谢世了,这张照片是他留在中国的最后一张照片。
第二个例子,蒂姆·伯纳斯·李,英国人,是万维网之父。万维网www,他发明的,但是没有为www申请专利,你们现在上网搜索、找网站不花钱。然后他担任www的全球协会主席的时候,又让大家通过一个决议,发表了个声明,协会所有成员在万维网方面的发明,全部不申请专利,全部开放,让全世界应用。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请蒂姆·伯纳斯·李出来,他坐在椅子上,灯光给他,特写镜头给他,后面背景上打出一个巨大的字,就是“It’s for everyone”,这就是讲他发明万维网的故事,他说我的这个网络是“for everyone”。
再讲一个故事,这个人叫做格里高利·佩雷尔曼,是俄罗斯的数学家,我能记住格里高利这个名字,是因为年轻的时候看过苏联小说《静静的顿河》,那里的男主人公就叫格里高利。
这个人2002年网上解答最难的庞加莱猜想,2004年国际数学协会就决定要把费尔茨奖发给他,他管都不管,也不来领奖,也不理你们,在网上找也找不着他。他所在的研究所要推荐他当选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而他拒绝,不用推荐我,我不当院士。
就是这样一些人!“为而不争”的三个例子,供大家参考。
再讲讲“垂三不朽”,这个中国的提法。我先让你们认识这个人,这个人很少有人能通过照片认识他,但是他是个伟大的人物,出过邮票的,是叫李立三。
另一个人,有些人能认识他,是个艺术家,相声演员,叫马三立。
一个李立三,一个马三立,那边是三不朽,中国人的“三不朽、三立、立三”,那都是指的哪“三”呢?
答案就是:垂三不朽的意思就在于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出自哪里?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当然,这个立德、立功、立言,差别可以很大的。你要是诺贝尔奖,这个立言就立大了,你这个立功就立大了。你要是全国的道德模范,军功章一等奖特等奖,你这个立德立功就大了。
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在立德立功立言方面有所作为。
所谓立德,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就是在社会、在家庭好好做人,立功就是为国家、为人类努力的工作,立言就是就科学就人文创新著作。所以我想三立是不是就是有所作为的这样一个标志,所以我们为而不争是不是就是去做一些三立的工作。
我曾经给研究生毕业典礼上有一篇讲话,叫知识空间与创新欲望,我把这两段给你们分享一下,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空间,这个空间边界就是与未知世界的接触面,自己的知识空间越大,在未知世界,与未知世界的接触面积也就越大,因此就越会感觉自己的无知。
全世界知识的总和形成人类知识的大空间,这个大空间的边界叫做前沿,什么叫研究生?我是给研究生讲的,今天我就说,什么叫留学生,也行,就是必须拥有一小块和人类知识空间共同的边界,必须在前沿工作,如果他们在这块边界上有所突破,就叫做发现或叫做发明,这样的突破,扩充了留学生个人的知识空间,同时也就扩充了人类的知识大空间。
我举个我留学的例子,我是在这个组留学的,1985年我是公派留学,是访问学者,支持我一年,我的导师,右上角的照片,叫甘柏林,是个国际的专家,他是CCITT,也就是现在国际电联的前身,里边的微波光波专业组的专家组组长。
右边,照片的右边那个叫David Payne,他当时是我们实验室的主任,领导着我们做科研,他俩在光纤放大器、光纤激光器上面的创造发明,带着我们团队,因此获得了很多荣誉,中间颁奖的是撒切尔夫人,很荣幸,因为参加了这份工作,我在1986年的这一篇很重要的文章里头提出的光纤放大器这个文章里头,我也是作者之一,当时我的英文作者名字是J.T.Lin,我们的这项工作,后来得到了全世界的应用,就是全世界太平洋海底的、大西洋海底的,所有的光缆光纤系统,全部换成采用光纤放大器。
以前的光纤放大,以前的光纤系统是经过100公里之后就要把光变成电来重新整理,然后再经过一个激光器,重新发送。在海底这样一个过程非常不合适的。现在光纤放大器就是说,光你从我这里经过,我就给你放大了,你不用再变成电再来放大了。这个工作确实被称为通信领域的一场革命,这是世界公认的。
后来我当校长,请David Payne,那时候他的头发也白了,左下角的这张照片,我请他来做学校的名誉教授。右下角是我在这个组做实验的一个照片。现在在海底的、在陆地上使用的光纤放大器,跟钢镚比,就是那么大的一个,在中间这张照片里边。
左上角这张照片是后来甘柏林的第一个学生,也就是David Payne,这个照片最右边的,是他的第一个学生,也是他的接班人,后来的成就甚至于超过老师,女王给他授勋,这是左边的这张照片。
我在英国时,甘柏林教授就说,林,我那时候让他们称呼我林,“林,你能不能一年到了不要走啊,继续在我们这儿”,我说那我得把太太带来,还有我得有名义。他说可以啊,我们给你钱,供你太太的生活也足够了。后来我就在那里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同时也担任了南安普顿留学生联谊会的主席。
到了1986年,我还获得了一个IEE,就是英国电气工程师协会的一个优秀论文奖,这个奖状在右边贴着,到了90年我博士毕业了,伦敦大学一位教授又派人来问我,你是不是准备回国,我说是,准备回国,快买机票了,博士论文已经完了。他说我们这里有一个三年的SERC的,就是英国理工研究协会的一个课题,正在招博士后,三年合同,你要不然来吧。我说我得问问国家,我得问问我们北京邮电大学,后来邮电大学和邮电部也都支持我继续在那里做博士后,因此我又到伦敦国王学院做了博士后三年。
在这三年里边,有一年,就是第四届全英学联改选的时候,他们就选我当了全英学联主席。
我是1993年做完博士后回国,到今年已经海归27年了,回到北邮,不像现在,那时候国家没有那么多钱,不像现在还有特聘教授,我都没有,我就做个普通教师,上课,搞科研。回来当教授以后,创建了研究组,带研究生。到现在一共毕业了三百多人。现在我已经不带学生了,这一个我创建的研究组,还在继续运转着,我现在就是有一个微信群,我是群主。他们一届一届毕业生还都进入这个微信群,已经327个人了。
我回国,本没想做行政工作,但是他们还是叫我做了副系主任,慢慢的又做了系主任,后来又做了电信工程学院的院长,就再做副校长。到了1998年,也就是回来第六个年头吧,就当了校长。我在当校长期间,还是很重视跟学生的交流,出了两本书都叫做演讲集吧,一本叫做《向往成功》,一本叫做《三个母亲》。
什么叫三个母亲呢?我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三个母亲,一个是生育你的妈妈,一个是教育你的学校,一个是培育你的祖国,当你第一个母亲把你送给第二个母亲那就叫上学,当你第二个母亲把你交给第三个母亲那就叫毕业,我们没有选择母亲的权力,我们只有为母亲孝顺、服务的义务……”大概讲了这么些。
知道我有这些讲话,那些出版社就来要我,要给我出书,我说你们出书别赔钱就行,我不花钱去买你们三千本什么“书号”的,你们里边那规矩,我不遵守。他说不要你花钱,我们出。其实《三个母亲》这本书后来印刷了6次,应该说出版社还是赚了钱了。
1997年我获得了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的称号,2001年因为做科研获得了863计划的先进个人,2007年又入选中国十大教育英才,我退休以后2010年参加过中南海的总理教育座谈会,很大的荣誉,因为总理只邀请了三个大学的退休校长,是一个是复旦大学的杨福家,一个是中国科技大学的朱清时,还有一个就是北京邮电大学的我,感到很光荣。
2015年,我都退休了很多年了,欧洲突然来了一封信,说欧洲光通信会议(ECOC)发现,以前有亚洲的代表是日本人;澳洲,请了一个代表悉尼大学的,美国也请了一个代表。今年我们发现中国的论文最多,我们必须请一个中国的教授过来当我们国际咨询委员,我们想到你了,就来了一封信,我就接受邀请就担任了ECOC这个国际咨询委员。
我曾经给北邮的学生讲,我们人生是一个三维的空间,三维是哪三维呢?是三个P打头的英文字母。“Public”,公众的生活,政治的、宗教的、社团的都是公众生活。“Professional”,就是你的专业的生活,你的事业,还有“Private”,你私人的生活,这是一个三维的空间。
留学生活会极大的丰富你们人生的三维空间,所以我今天祝福你们在Public这一维,你们都能做道德楷模,在Professional这一维,你们事业蓬勃,在Private这一维,祝福你们家庭幸福。
我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